圣贤为什么都重视天真
作者:朱云川
在天爵榜仙元值对应表中,“天真”一项单列在备注栏,仙元 值 w=1。
天真有两种解释:一是心地单纯,性情直率,没有做作和虚伪,学什么都容易,成佛仙神圣不难。二是头脑简单幼稚,容易被假象迷惑,这是不足处,结果灾难深重。
一个活人生来非善(仁与爱w=3、8),非恶(义与勇w=4、9),也不愚昧(全妄w=∞),而是幼稚天真,属于与道同层次,w=1。圣贤皆以真人、婴儿、赤子之心为上。
历史上,著名的墨家性染(文化人)、法家性恶(经济人)、儒家性善(政治人)、杂家多智(聪明人)、宗教愚民(糊涂虫),都是一些片面或异化的丛林法则,不能普遍成立,不具有普世价值。
比如中庸之道是我们处理事情的智慧,态度不左不右,不走极端,混世过日子,恰到好处。对于社会进步与救亡图存无益,有误国误民、败家亡国之忧。这体现了儒家文化的包容、平衡与局限性。
在中国道德哲学里,人的异化,指失去天真,产生痛苦。人的改邪归正,指返朴归真,恢复天真,获得幸福。在正常社会里,天真让儿童成为天才;在邪恶丛林里,天真让人类灾难深重。
西游记里,活人唐僧一众的西天取经,并非一个地理概念,而是一个精神觉醒概念。具体讲,就是从精神有病恢复正常,从思想错乱恢复到天真。共产主义实现人类解放,道理也如是。正所谓:世上本无事,庸人自扰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