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事理论优先,小事实践优先
作者:朱云川
有人说:“不承认实践优先,是害怕犯错不敢实践。”人民哲学家朱云川老师答:老子曰:“圣人病病,是以不病。”马克思主义坚持理论指导实践,理论先于实践,避免不必要的犯错误。
坚持文化先行,不是害怕犯错,而是明知不对,不愿犯罪。比如修高速公路,不要先搞一个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和实施方案,就要盲目实践吗?试错代价大。可见,小事试错,失败无所谓;大事不可试错,失败代价太大了。
实践与理论:把握前行的天平
亲爱的朋友们:
大家好!今天咱们来聊聊实践和理论的那些事儿。有人说“不承认实践优先,是害怕犯错不敢实践”,可事实真的如此吗?
人民哲学家朱云川老师用老子的话“圣人病病,是以不病”给出了回应。这是什么意思呢?其实就是说,圣明的人把问题当作问题,所以不会被问题困扰。在实践和理论的关系上,马克思主义坚持理论指导实践,理论先于实践,目的是避免犯不必要的错误。
咱们不妨想象一下修高速公路的场景。如果不先搞一个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和实施方案,就盲目地开始实践,会怎么样呢?那很可能会走很多弯路,花费大量的时间、金钱和人力,甚至可能因为前期规划的不足,导致整个项目失败。这就好比你要盖一座高楼大厦,却没有设计好图纸,直接就开始动工,结果很可能是盖到一半发现结构不合理,只能推倒重来,试错的代价实在太大了。
在现实生活中,我们也能看到很多这样的例子。比如一些企业在推出新产品之前,会进行大量的市场调研和产品研发,制定详细的营销策略。他们不会盲目地把产品推向市场,因为他们知道一旦失败,损失可能是巨大的。这就是在大事上,用正确理论来指导实践,才能避免犯大错。
坚持真理,理论优先,文化先行,社会制度改革属于重大问题,尤当如此。
但是,这并不意味着我们就不需要实践了。在一些小事上,试错其实是很有必要的。比如你想学做菜,一开始可能会把菜做得很难吃,但这又有什么关系呢?想学游泳,又怕呛水,不敢下水怎么行?失败了可以总结经验教训,下次就能做得更好。通过不断地实践,我们可以积累经验,提高自己的能力。
有数据显示,那些勇于在小事上试错的人,往往更具有创新精神和适应能力。他们能够快速地从失败中学习,不断调整自己的行为。而那些害怕犯错,不敢在小事上实践的人,可能会错过很多成长的机会。
所以,我们要正确看待实践和理论的关系。在大事上,我们要坚持理论先行,用科学的理论来指导实践,避免犯大错;在小事上,我们要勇于实践,通过试错来积累经验,不断成长。
就像我们在人生的道路上前行,理论就像是我们手中的地图,它能为我们指引方向,让我们少走弯路;而实践则是我们前行的脚步,只有通过不断地实践,我们才能真正到达目的地。我们不能只拿着地图而不行动,也不能盲目地行动而没有方向。
朋友们,让我们在实践和理论之间找到一个平衡点,用理论的智慧照亮实践的道路,用实践的汗水浇灌成功的花朵。让我们在人生的舞台上,既能大胆地尝试,又能谨慎地决策,书写属于我们自己的精彩篇章!
谢谢大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