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平与革命——文化先行
作者:朱云川
恩格斯《共产主义原理》第十六个问题:能不能用和平的办法废除私有制?
答:但愿如此,共产主义者当然是最不反对这种办法的人。共产主义者很清楚,任何密谋都不但无益,甚至有害。他们很清楚,革命不能故意地、随心所欲地制造,革命在任何地方和任何时候都是完全不以单个政党和整个阶级的意志和领导为转移的各种情况的必然结果。
但他们也看到,几乎所有文明国家的无产阶级的发展都受到暴力压制,因而是共产主义者的敌人用尽一切力量引起革命。如果被压迫的无产阶级因此最终被推向革命,那时,我们共产主义者将用行动来捍卫无产者的事业,正像现在用语言来捍卫它一样。
——————
根据上述经典资料,分折和平方式和暴力革命的利弊及其实现共产主义的方式?
通过单纯发展经济,不可能自发实现共产主义,但贫富差距过大必然引发经济危机,社会动荡不安。在资本主义社会,往往被迫采取暴力革命,夺取政权后为和平方式铺平道路;在社会主义社会,必须采取文化先行的和平方式,即社会主义自我革命。
和平与暴力:通往共产主义的不同路径
亲爱的朋友们:
今天,我们站在历史与未来的交汇点,探讨一个深刻而又充满现实意义的话题——和平方式和暴力革命在实现共产主义道路上的利弊,以及不同社会形态下实现共产主义的方式。
和平与暴力:利弊之辩
恩格斯在《共产主义原理》中提到,共产主义者并不反对用和平的办法废除私有制。和平方式有着诸多显著的优点。从社会层面来看,它能最大程度地减少社会动荡和破坏。想象一下,如果我们能以和平、协商的方式逐步改变社会制度,避免战争带来的生灵涂炭、经济崩溃,那将是人类社会的幸事。就像北欧一些国家,通过长期的社会改革和福利政策的完善,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阶级矛盾,提高了民众的生活水平。这种和平渐进的改革方式,让社会在相对稳定的环境中发展,民众能够在熟悉的生活节奏中适应社会的变化。
然而,和平方式也存在明显的局限性。在现实世界中,既得利益者往往会极力维护现有的私有制体系,他们掌握着大量的资源和权力,不会轻易放弃自己的利益。要让他们主动接受和平的变革,难度可想而知。正如马克思所说:“资本来到世间,从头到脚,每个毛孔都滴着血和肮脏的东西。”既得利益集团为了维护自身利益,可能会设置重重障碍,使得和平变革的进程举步维艰。
与和平方式相对的是暴力革命。暴力革命的最大优势在于它具有强大的冲击力和彻底性。当被压迫阶级长期遭受剥削和压迫,和平变革的道路被完全堵死时,暴力革命就成为了他们争取自由和解放的最后手段。历史上,法国大革命、俄国十月革命都是暴力革命的典型例子。这些革命通过激烈的斗争,迅速推翻了旧的统治阶级,建立了新的社会制度,为社会的进步开辟了广阔的道路。
但暴力革命也伴随着巨大的代价。战争会导致大量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社会秩序在短期内会陷入混乱。而且,革命成功后,新政权还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来重建社会、恢复经济。例如,俄国十月革命后,面临着国内外敌人的联合进攻,经济遭到严重破坏,人民生活陷入困境。这充分说明,暴力革命虽然能够带来根本性的变革,但也需要付出沉重的代价。
不同社会形态下的实现路径
在资本主义社会,贫富差距过大是一个普遍存在的问题。数据显示,全球最富有的 1%人口拥有的财富超过了其余 99%人口财富的总和。这种巨大的贫富差距必然引发经济危机,社会动荡不安。当无产阶级的生存权利受到严重威胁,和平谈判无法解决问题时,他们往往被迫采取暴力革命的方式来夺取政权。只有通过暴力革命推翻资产阶级的统治,才能打破私有制的枷锁,为和平建设社会主义或共产主义社会铺平道路。
而在社会主义社会,即从资本主义向共产主义的过渡时期,执政党有两种不同选择,维护资本主义还是坚持继续革命。对于前者,叫改良主义,结果是逐渐回到资本主义;对于后者,叫共产主义,结果是实现人民幸福人类解放。
在共产党领导下,我们采取的是文化先行的和平方式,即社会主义自我革命。坚持共产主义领导社会主义制度改造,具有自我完善和发展的能力。反之,拒绝共产主义领导社会主义制度改造,这样的制度就没有自我完善和发展的能力。
通过文化建设,提高民众的思想觉悟和道德水平,让人们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社会责任感。例如,我们开展的新马克思主义和核心价值观教育,就是要让人们从内心深处认同共产主义的理念,积极参与到社会主义制度改造中来。这种文化先行的和平方式,能够在保持社会稳定的前提下,逐步解决社会发展中出现的问题,实现社会主义的自我完善和发展。
总结
实现共产主义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崇高目标,和平方式和暴力革命都是通往这个目标的不同路径。和平方式温和而稳定,但面临既得利益者的阻碍;暴力革命激烈而彻底,但会带来巨大的社会代价。在资本主义社会,暴力革命往往是被压迫阶级的无奈选择;而在共产主义领导社会主义制度改造的社会,文化先行的和平方式则是我们自我完善和发展的有效途径。
无论选择哪种方式,我们都要明确,实现共产主义并不是一个长期而艰巨的过程,而是一个保障建立共产主义文化共识的现实问题。让我们以更加理性和坚定的态度,探索适合不同社会形态的发展道路,为实现共产主义的伟大理想贡献自己的力量。
谢谢大家!
有人问朱老师:
如何在社会主义社会通过文化先行的和平方式实现共产主义?或者说,历史上有哪些成功的通过和平方式实现共产主义的案例?
朱云川老师答:
由于传统教科书对共产主义的定义有偏差,致使上述问题说不清楚。根据恩格斯《共产主义原理》第一个问题:什么是共产主义?答:共产主义是关于无产阶级解放的条件的学说。
在现实生活中,共产主义就是自古就有的实现家人共同命运的大多数家庭,还有中共领导的实现人民幸福人类解放的人民军队模式。在历史上,共产主义就是实现黄老道德以正治国、国家繁荣富强,百姓安居乐业的太平盛世。成功案例就是中国历史上的汉唐明清早期的太平盛世。
无论家庭、人民军队,太平盛世,上述共产主义案例的核心特征,就是具有人类自然道德文化共识至上。家庭需要自然道德共识,人民军队需要捍卫自然道德共识,太平盛世需要践行自然道德共识。在社会主义社会,文化共识具体表现为重视三大正业:道德哲学,共产主义或太平盛世,人民教育。
人类社会有六种所有制关系,包括原始家族制,军事公有制,资本私有制,封建官有制,精英国有制,人民共同制。只有共同制,才是人民本位的正常合理制度。那么,从哪里找到这个文化共识呢?
其一,道德哲学从马克思主义与黄老道学相结合中来,即以完成第二个结合的新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思想,必须有助于早日实现共产主义制度;
其二,共产主义或太平盛世从三大解放五大保障中来。三大解放指文化无欺骗、经济无剥削、政治无压迫;五大保障指符合人民刚需的养老、就业、住房、医疗、教育,实现共建共享,人民志愿者免费。
其三,人民教育从彻底改造中国哲学界学术界出版界教育界新闻界中来,重建人民立场,真正去伪存真扶正祛邪扬道弃儒。
---------------
推荐文章:
重温共产主义运动十六条
科学社会主义为什么科学
列宁十月革命的得失
实现共产主义的基本制度
谁在阻碍中华文明复兴
共同主义哲学十问
马克思主义边缘化,究竟遭遇了什么
马克思主义没有边缘化,但早已变质
打破传统枷锁,重建共产主义信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