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位置:首页 > 研究所 > 昆仑兵法研究所

‌圣贤者德才兼备,道德家又红又专

栏目:昆仑兵法研究所|时间:2025-04-19 19:29|阅读:7

  ‌圣贤者德才兼备,道德家又红又专

  作者:朱云川

  我们常说的德才兼备,又红又专,指圣贤、道德家的素质。德与红,属于价值理性,公德,比如道家;才与专,属于工具理性,正才,比如墨家。

  反之,有德无才,属于私德,叫君子、庸人,比如儒家。有才无德,属于偏才,叫小人、劣人、强人,比如法家、兵家。无德无才,自以为是,芸芸众生,叫普通人,比如杂家、宗教徒。

  历史上,儒家常以德者自居,法家多以有才自夸,仁义冒充道德,劣币驱逐良币,庸劣塞道,遮蔽圣贤,误国殃民,其罪大矣,不可不明察!

  

  《德才之辨:审视传统观念中的优劣与影响》

  

  亲爱的同胞们:

  今天,我们聚在一起探讨一个对我们中国人来说至关重要的话题——德才兼备,又红又专。

  这一理念,关乎着我们所向往的圣贤、道德家的素质,也深刻地反映了我们民族对于人才评判标准的智慧,对于落实“能者上,庸者下,劣者汰”的中央人才方针至关重要。

  德与红,这是属于价值理性的范畴,是公德的体现,就像道家所倡导的那样。道家追求顺应自然、遵循大道,其理念中蕴含着对天地间公正、善良等价值的尊重。这种价值理性如同灯塔,为人们的行为和社会的发展指引方向。

  而才与专,则属于工具理性,是正才的象征,墨家便是这种理念的典型代表。墨家以其精湛的技艺和务实的态度,展现了工具理性的力量。他们用自己的才能服务人民,通过各种发明创造和实际行动来改善社会。

  然而,在历史的长河中,我们看到了其他一些现象。

  儒家常常以德者自居,可是这里的“德”,很多时候是一种私德。儒家强调亲亲贵贵,这种基于亲疏关系的道德观念,在一定程度上局限于小范围的人际关系,容易形成一种封闭的道德体系。

  在这种体系下,很多人虽有“德”的表象,却缺乏更广泛意义上的公德心,就像那些所谓的君子,甚至在某些情况下沦为庸人,空有道德的虚名,却难以在更宏大的社会事务中发挥积极有效的作用。

  法家呢,多以有才自夸。法家确实拥有一套严谨的治理国家的理论和方法,他们的才能体现在建立严格的法律制度、加强国家治理等方面。但是,他们往往忽视了道德的重要性,有才无德,成为了偏才。

  这种偏才就像小人、劣人、强人一样,他们只注重手段和目的的达成,却不顾及道德伦理的约束。在历史上,法家思想下的严刑峻法,虽然在一定时期内能够维持社会秩序,但由于缺乏道德的支撑,容易引发社会的不满和动荡。

  更有甚者,历史上出现了仁义冒充道德、庸劣冒认圣贤的情况。

  儒家所倡导的仁义,被一些人利用,成为了一种虚伪的伦理道德装饰,而不是真正的自然道德内涵。

  这就导致了劣币驱逐良币的现象,那些真正具有德才兼备品质的圣贤被遮蔽,庸劣之人被当成人才,充斥着社会的各个角落。这种情况误国殃民,其危害不可小觑。

  我们再看看那些有德无才的人,他们就像儒家所表现出的部分特质一样,虽然心怀善意,但缺乏实际的才能,在社会发展的浪潮中,只能起到有限的作用。

  而有才无德的人,如同法家(严刑峻法)、一些兵家(阴谋诡计)的某些极端表现,他们的才能如果没有道德的约束,就会像脱缰的野马,给社会带来破坏。

  至于无德无才却还自以为是的芸芸众生,就像杂家、宗教徒中的部分人,他们在社会中迷失方向,既没有明确的价值导向,也缺乏实际的能力,只能随波逐流。

  同胞们,我们应该从历史中吸取教训。在现代社会,我们所追求的德才兼备,又红又专,是一种全面的、融合了价值理性和工具理性的圣贤道德素质。

  我们要弘扬真正的自然道德,这种道德不是局限于小团体或个人私利的私德,而是关乎整个社会、整个民族的公德。同时,我们也要重视才能的培养,让才能在道德的指引下发挥积极的作用。

  我们要打破历史上庸劣塞道的局面,让真正德才兼备的人脱颖而出。只有这样,我们的社会才能不断进步,我们的国家才能繁荣昌盛,我们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梦想才能早日实现。

  让我们每一个人都努力成为既有高尚道德,又有卓越才能的人,为我们的祖国、为我们的民族贡献自己的力量。

  谢谢大家!

0
0

赞赏码.jpg


老子大学(共产主义ABC) www.gczyabc.cn  网站地图 红军大学(毛泽东人民讲)
电话:15998980906 地址:中国重庆市南岸区南城大道28号渝南佳苑 邮箱:241839300@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