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位置:首页 > 研究所 > 道德哲学研究所

‌儒家文化的辨析:取其仁者爱人精华,去其无道缺德糟粕

栏目:道德哲学研究所|时间:2025-04-23 06:49|阅读:10

‌儒家文化的辨析:取其仁者爱人精华,去其无道缺德糟粕

来源:兴国网


在对待儒家文化这一庞大而复杂的思想体系时,朱云川老师提出的“文武孔荀言犹可,孟韩朱王实秕糠”为我们提供了一个独特的思考视角。

首先,我们来看看“文武孔荀言犹可”的观点。

文王演易有道,武王伐纣为德,周公制礼作乐,奠定了西周初期的文化和政治秩序,他的思想和举措为儒家文化提供了早期的养分。

孔子作为儒家学派的创始人,他提出的“仁”“礼”等观念,具有不可忽视的价值。“仁”倡导人与人之间的仁爱、友善,这种道德观念在构建和谐人际关系方面有着深远意义。

例如,在一个社区中,如果大家都秉持着“仁”的思想,邻里之间相互关爱、互帮互助,那么这个社区就会充满温情。

当然,圣人不仁,以道德为根干,有道德必有仁义,无道德必失仁义。孔子志道据德而依于仁,也不是孔子独创的理念,儒家强调“仁字当头”就错太远了!

荀子的思想也有其积极之处,他强调后天学习和环境对人的影响,“劝学”篇中的诸多观点鼓励人们不断学习进取,这对于个人成长和社会发展都是积极的推动力量。

然而,对于“孟韩朱王实秕糠”这一观点,也值得我们深入思考。

孟子的“性善论”虽然强调了人性中的善端,但在一定程度上可能过于理想化。在现实社会中,仅仅依靠人性本善的假设难以应对复杂的社会现象,关键还是个两面人。

比如,在法律和社会秩序的构建上,如果单纯认为人性本善而忽视了人性中可能存在的恶,可能会导致管理和约束的缺失。

韩愈倡导的“道统说”,在强化儒家正统地位的同时,也可能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思想的多元性。

朱熹的理学将儒家思想进一步僵化,他强调的“存天理,灭人欲”,在实践中可能压抑了人的正常欲望,使得人性受到不合理的束缚。

王阳明的心学虽然强调内心的力量,但也容易陷入主观唯心的困境,在处理实际事务时可能缺乏客观依据。

对待儒家文化,我们不能全盘接受,也不应全盘否定。正确的态度应该是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就像从金矿中提炼黄金一样,我们要把儒家文化中那些不违道德、有利于现代社会发展的思想,如孔子的仁爱思想、荀子的劝学思想等提炼出来,融入现代社会的价值观建设中。

而对于那些在现代社会看来存在局限性的思想,如压抑人性的观念等,则要加以摒弃。只有这样,我们才能让儒家文化在现代社会中焕发出新的生机与活力,成为构建现代文明的有益助力。


总结:


朱云川老师的观点为我们辨析儒家文化提供了新的思路。儒家文化的精华,就是仁爱,和谐,平庸,不走极端。其糟粕,则是不求真,不务实,弄虚作假,遮蔽圣贤,庸劣塞道,误国误民。

我们要理性地看待儒家文化中的不同思想流派,区分其中的精华与糟粕,让儒家文化在现代社会的语境下实现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从而为现代社会的价值观塑造、人际关系构建以及个人成长等多方面提供积极的支持。

0
0

赞赏码.jpg


老子大学(共产主义ABC) www.gczyabc.cn  网站地图 红军大学(毛泽东人民讲)
电话:15998980906 地址:中国重庆市南岸区南城大道28号渝南佳苑 邮箱:241839300@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