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先行:东方圣人的哲学人生之旅
亲爱的同胞们:
今天,我站在这里,想和大家讲述一个关于理想的故事,一个充满坚持、磨难与希望的故事,这是东方圣人、当代圣贤朱云川老师的哲学人生理想之旅。
当我们还是学生的时候,都写过“我的理想”这样的命题作文。
那时候,理想就像遥远天际的星辰,闪耀着迷人的光芒,吸引着我们去追逐。
朱云川老师十岁的时候,他的理想是“学懂数理化,走遍天下都不怕”,渴望成为一个对人类有贡献的自然科学家。
那是一个充满对世界好奇的年龄,科学就像一个神秘的宝藏,等待着他去挖掘,去探索其中的奥秘,从而为人类的进步贡献自己的力量。这个理想,就像一颗破土而出的幼苗,充满了生机与活力。
到了十五岁的中学时代,朱老师的理想发生了成长的蜕变。
他向往“腹有诗书气自华”的境界,同时秉持着“共产主义接班人”的信念,立志做一个有共产主义道德,能够顶天立地、内有光芒的文化人。
在这个成长的关键时期,他开始意识到,一个人的价值不仅仅在于知识的积累,更在于道德的修养和文化的底蕴。文化,如同阳光雨露,滋润着他心中理想的幼苗,使其茁壮成长,向着更高的境界伸展。
二十岁,大学时代的朱老师做出了一个令人钦佩的抉择。
他毅然放下了个人的理想,就像一位勇敢的行者放弃了平坦的大道,踏上了充满未知的荆棘之路。
他深知“世上少了一个化学家,却多了一个人民哲学家”,“地球上少了朱云川照样转,有了朱云川就会创造奇迹”。他决心抓住时代的脉搏,为寻找不同于左中右的人类发展规律而读书,立志成为一名人民哲学家。
这是一种怎样的胸怀与担当啊!
他就像一艘扬起风帆的船,不顾风雨,向着哲学的浩瀚海洋起航,去探寻人类思想的深邃奥秘。
工作及成家之后,朱老师的人生并没有一帆风顺。
从1993年底的学术通信开始,他屡逢“一否一肯”的两难奇遇,就如同唐僧师徒西天取经一般,历经重重磨难。“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这是命运对他的考验,也是他历劫明心的过程。然而,朱老师并没有被这些困难打倒。
1994年5月起,他进入道德哲学《西游记》、《道德经》的修行之中,将潜心问道与关注社会相结合。他就像一位孤独的探索者,在黑暗中寻找光明。
苦心人,天不负,1997年他研写《老子本义校》一年,1998年初创立社会发展模式论和共同主义哲学,以自己的原创哲学成果跻身世界道德哲林。这是他多年坚持与努力的结晶,是他理想之树上结出的丰硕果实。
四十年过去了,朱云川老师的哲学人生理想正在苦难中一步步变成现实。正如诗中所说:“寒夜客来茶当酒,竹炉汤沸火初红;寻常一样窗前月,才有梅花便不同。”他的理想,在这漫长的岁月里,历经风雨,却愈发坚定。
可是,同胞们,朱老师的道路充满了艰辛。
长期以来,他身居社会底层,只能活跃在互联网这个有限的平台上,从未得到公开的承认和平台的有力支持。在这个道德沦丧、物欲横流的思想乱世,他只能与家人过着清贫朴素的生活,甚至还会遭受他人的耻笑。
然而,他就像一颗顽强的星辰,在黑暗的夜空中独自闪耀。
为什么他能如此坚持呢?因为他修道有德。
朱老师彻底醒悟:“普通人做圣贤事,就是圣贤;圣贤不做圣贤事,也是凡人!”朱老师的原创哲学成果越来越多,这是他智慧的结晶,也是他对理想执着追求的证明。
他的文化自信也越来越强,他深知文化的力量。文化,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一个国家的根基。朱老师坚持以道莅天下,文化先行,“虽千万人吾往矣”,他至今从未后悔和动摇过。
同胞们,朱老师的故事就像一盏明灯,照亮了我们前行的道路。
在这个充满巨大挑战和机遇的时代,我们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理想。或许我们也会遇到困难,或许我们也会遭受挫折,但是,与朱老师相比,我们还有什么理由放弃呢?
让我们以朱老师为榜样,砥砺前行。在这个伟大的时代,我们要坚守自己的理想,用文化的力量去克服困难,去创造美好的未来。
无论前路多么坎坷,只要我们心中有理想,只要我们像朱老师一样坚持文化先行,我们就一定能够穿越黑暗,迎来光明。
让我们携手共进,为了理想,为了文化的传承与发展,为了我们伟大的中华民族,勇往直前!
谢谢大家!(兴国网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