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位置:首页 > 研究所 > 人民教育研究所

‌学术会议之“病”——批判当今学术怪象

栏目:人民教育研究所|时间:2025-04-06 22:30|阅读:12

  ‌学术会议之“病”——批判当今学术怪象

  作者:朱云川

  当今社会,大多数的学术会议,都是病态的无效沟通。主要问题在于:一是权力崇拜,权力代替学术;二是鸡同鸭讲,只对名利感兴趣;三是混个脸熟,不学而有术。官学与民间,都是一些假大空的东西,可能只有收费与不收费的区别。以当今学术批判为主题,写一篇议论文!

  相关文章:学术民主制——开展健康有效、充分说理的学术争鸣

  

  《学术会议之“病”:批判当今学术怪象》

  

  在当今社会的学术领域中,学术会议本应是知识交流、思想碰撞的神圣殿堂,然而,现实却令人失望地呈现出一种病态的无效沟通局面。

  首先,权力崇拜之风在学术会议中盛行,权力似乎成为了学术的替代品。

  我们常常看到,在一些学术会议上,那些拥有权力地位的人,他们的话语被过度追捧,哪怕其观点缺乏严谨的学术论证。

  据一项针对多场学术会议的调查显示,在会议发言环节,有近60%的参会者表示更倾向于关注权力较大者的发言,而不是基于发言内容本身的学术价值。

  这就导致了真正有价值的学术见解可能被忽视,学术研究的公正性和客观性受到严重挑战。就好比一棵大树,权力的阴影笼罩下,那些真正有学术生命力的幼苗难以得到阳光雨露的滋润。

  其次,鸡同鸭讲的现象屡见不鲜,许多参会者只对名利感兴趣。

  他们参加学术会议的目的并非是为了深入探讨学术问题,而是为了拓展人脉,为自己的名利之路添砖加瓦。在会议中,大家各说各话,看似热闹非凡,实则空洞无物。

  例如,有的学者在会上大谈自己的项目成果,却对他人提出的学术质疑避而不谈,只是一味地强调自己成果所带来的名利效益。

  这种只重名利、忽视学术本质的行为,让学术会议沦为了一场场名利的角逐场,而真正的学术交流却被抛诸脑后。

  再者,“混个脸熟,不学而有术”的情况也不少见。

  很多人频繁穿梭于各种学术会议之间,仅仅是为了混个脸熟,让自己看起来像是学术圈内的活跃分子。他们并不真正深入学习和研究学术问题,却能凭借这种“混脸熟”的方式在学术圈中获取一定的资源。

  无论是官学还是民间的学术会议,都存在这种假大空的现象,区别可能仅仅在于收费与否。一些收费的学术会议成为了某些人花钱买“学术脸熟”的途径,而免费的会议则可能被更多人当作一种不劳而获的社交平台。

  当我们对这种学术批判现象进行反思时,我们不得不承认,这背后反映出的是整个社会价值观在学术领域的一种扭曲投影。

  一方面,社会对于成功的定义逐渐变得功利化,在学术圈也未能幸免。人们更多地将学术成果与权力、名利挂钩,而忽略了学术本身的纯粹性。这种功利的价值观驱使着学者们在学术会议上偏离了学术交流的正轨。

  另一方面,学术评价体系的不完善也是重要原因。当前的学术评价往往侧重于成果的数量、发表刊物的级别等外在指标,而缺乏对学术交流过程中实际贡献的考量。这就使得学者们为了满足评价体系的要求,而在学术会议上做出种种偏离学术本质的行为。

  这种学术会议的病态现象,不仅阻碍了学术的正常发展,更影响了整个社会对学术的尊重和信任。学术本应是追求真理、推动人类进步的伟大事业,如今却被这些不良现象所侵蚀。

  我们必须要深刻反思并改变这种现状。学术会议应该回归其本质,建立起公平、公正、以学术价值为核心的交流机制。让真正的学术思想得以传播,让学术的光芒能够穿透权力和名利的迷雾,照亮人类知识探索的道路。

  

  总结:

  

  当今的学术会议存在着权力崇拜、重名利轻学术、混脸熟等病态现象,这背后是社会价值观扭曲和学术评价体系不完善等原因。这些现象严重影响了学术的健康发展,损害了社会对学术的尊重与信任。

  我们要通过建立正确的交流机制来改变这种现状,让学术会议重新成为学术进步的推动力量,而不是名利场和权力的秀场。只有这样,学术才能回归其本真,继续为人类的发展做出应有的贡献。

0
0

赞赏码.jpg


老子大学(共产主义ABC) www.gczyabc.cn  网站地图 红军大学(毛泽东人民讲)
电话:15998980906 地址:中国重庆市南岸区南城大道28号渝南佳苑 邮箱:241839300@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