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天下:炎黄战蚩尤背后的治国理念与天下兴衰
作者:朱云川
黄帝代表道者,以正治国;炎帝代表德者,以德治国。蚩尤代表庸劣,任性妄为。
有道德的仁义,叫道德仁义,属于自然道德,真道德。炎黄尊道贵德,仁义生焉,天下太平!
无道德的仁义,叫仁义道德,属于伦理道德,伪道德。蚩尤无道缺德,仁义亡焉,天下大乱!
根据上述内容,整理成一篇文章!
《道德天下:炎黄战蚩尤背后的治国理念与天下兴衰》
在古老的传说与深邃的文化内涵中,黄帝、炎帝和蚩尤分别代表着不同的治国理念,这些理念深刻地影响着天下的治乱兴衰。
一
黄帝,作为道者,秉持着“以正治国”的理念。所谓“正”,是一种遵循自然规律、顺应大道、无为而治的治理方式。
黄帝深知,国家如同一个庞大而复杂的生命体,唯有按照自然之道去治理,才能使其健康有序地发展。在这种理念下,一切政策和法令都以符合(活人本体)自然规律为准则,不做违背大道的事情。这就如同大自然有其四季更替、万物生长的规律一样,国家的治理也要尊重这种内在的秩序。
炎帝,是德者,主张“以德治国”。德在这里体现为一种对人民的真切关爱、对社会和谐的务实追求,属于艰苦奋斗、勤俭建国、有为而治的方式。
炎帝的德治,是从内心深处散发出来的对百姓的仁爱之情,他关注民生,重视百姓的福祉。这种德治理念,使得百姓在国家的治理下感受到温暖与关怀,社会充满了温情与和谐的氛围。
当黄帝的道与炎帝的德相结合时,便产生了道德仁义。这种道德仁义是自然道德,是真道德。
它不是人为刻意构建的伦理规范,而是源于对自然之道的尊重和对人类本性中善的发扬。
在这种道德仁义的引领下,炎黄二帝治理下的天下呈现出太平盛世的景象。百姓安居乐业,社会秩序井然,各个部落之间和谐相处,文化得以繁荣发展。
这种太平并非是靠法律和武力强制维持,而是源于人们内心对道德仁义的尊崇,是一种自然而然的社会和谐状态。
二
然而,蚩尤所代表的却是庸劣,他任性妄为,完全背离了道德的轨道。蚩尤的行为没有任何遵循大道或者关爱百姓的考量,仅仅是为了满足自己的私欲而肆意妄为。
在他的统治或者影响下,仁义不再存在。因为他的行为破坏了道德的根基,使得原本建立在道德之上的仁义失去了依托。
这种无道德的仁义,只是一种伦理道德,是伪道德。它只是表面上的一种道德规范,却缺乏内在的道德支撑。
在这种情况下,天下大乱。部落之间纷争不断,百姓生活在战乱与恐惧之中,社会秩序被彻底打乱,文化发展也受到了严重的阻碍。
从炎黄蚩的故事中,我们可以深刻地认识到,真正的治国之道在于尊道贵德。只有遵循自然规律,秉持内心的善念,比如道本墨用,以道德仁义来治理国家,才能实现天下太平。
而一旦背离了道德,即使有看似仁义的伦理规范,比如儒本法用,仁义冒充道德,也不过是空中楼阁,最终必然导致天下大乱。
这不仅是炎黄战蚩尤的古老传说给我们的启示,也是道墨斗儒法、道德胜仁义的现实需要,更是在现代社会治理中值得我们深入思考和借鉴的智慧。
总结:
黄帝的道、炎帝的德共同孕育出自然的道德仁义,带来天下太平;蚩尤的庸劣导致仁义的丧失,引发天下大乱。
这一古老的故事揭示了尊道贵德对于社会治理和天下兴衰的根本性意义,提醒我们在现代社会治理中要重视道正墨德的根干作用,警惕儒法二显学(政治经济学)的伪道德危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