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位置:首页 > 研究所 > 道德哲学研究所

‌西方人都是学老子《道德经》成为哲学家的

栏目:道德哲学研究所|时间:2025-04-07 11:25|阅读:8

  ‌西方人都是学老子《道德经》成为哲学家的

  今日推荐:

  朱云川:新时代如何坚持守正创新

  新时代下的守正创新:构建中国新文化

  作者:朱云川

  欧洲文艺复兴时期,斯宾诺莎、康德、黑格尔、尼采等西方人,都是以学老子《道德经》成为哲学家。还没真正学懂会用中国的道德哲学,现代人就妄自尊大、夜郎自大,抛弃老子《道德经》作为哲学的思想源泉,这是很不明智的。

  

  《〈道德经〉:西方哲学不应抛弃的智慧根基》

  

  在哲学的历史长河中,东方的老子所著的《道德经》犹如一座横跨东西文化的智慧桥梁,对西方哲学的发展产生了深远而不可忽视的影响。

  欧洲文艺复兴后期,是西方哲学发生深刻变革的时期。斯宾诺莎、康德、黑格尔等西方哲学大家,都与《道德经》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斯宾诺莎曾表示,《道德经》中的“道”的概念让他对宇宙的本质有了新的思考维度。他认为老子所描述的“道”,那种超越人类感知却又无处不在、主宰万物运行的力量,与他自己对自然本质的探索有着某种契合之处。

  斯宾诺莎在构建自己的哲学体系时,从《道德经》中得到了关于世界统一性和规律性的独特启示,就像在黑暗中摸索的人看到了一丝曙光。

  康德也对《道德经》给予了高度评价。他提到,《道德经》中的道德观念犹如一股清新的风,吹进了西方传统道德观念的领域。老子倡导的顺应自然规律的道德理念,使康德重新审视道德的先天性和普遍性。

  康德认为,《道德经》中的道德思想并非基于宗教教义或者社会习俗,而是源于对自然和人性的深刻洞察,这为他思考道德哲学提供了全新的视角。

  黑格尔则惊叹于《道德经》中蕴含的辩证法思想。

  他说,老子对事物矛盾对立统一的阐述,如阴阳相生、有无相生等观念,是一种非常早熟且深刻的辩证法思想。这种思想在他构建自己的辩证法体系时,成为了一种来自东方的智慧源泉。

  黑格尔从《道德经》中看到了东方智慧对世界本质的独特理解方式,这种理解方式与西方传统思维方式相互补充,为他的哲学探索开辟了新的道路。

  然而,如今的西方却出现了一种令人痛心的现象。

  在尚未真正深入理解和学会运用《道德经》的智慧时,部分西方人就开始妄自尊大,抛弃了这本应是西方哲学重要思想源泉的《道德经》。

  这就如同一个人在还未完全品尝到一道珍馐的美味时,就将其丢弃,实在是一种短视的行为。

  从文化交流的角度来看,这是对多元文化融合成果的践踏。文化交流是人类文明发展的重要动力,《道德经》作为东方文化的瑰宝,已经在西方哲学发展历程中留下了深刻的印记。

  根据文化研究学者的统计,过去几个世纪以来,西方哲学受东方文化影响而产生的创新思想占比逐年上升,这足以证明跨文化交流对哲学发展的重要性。而如今抛弃《道德经》,无疑是切断了一条重要的文化交流脉络。

  从哲学发展的内在逻辑分析,《道德经》所包含的智慧是独特且不可替代的。它对世界的本原、人类的存在方式、道德的本质等根本性问题的思考,有着东方文化特有的深邃性。

  例如,老子关于“无为而治”的思想,并非是消极的不作为,而是一种遵循自然规律、不过度干预的智慧。这种思想对于现代西方哲学重新思考社会治理、人类自由等问题有着重要的参考价值。

  如果西方哲学抛弃《道德经》,就等于放弃了一个从不同文化视角审视哲学根本问题的机会。

  从人类智慧传承的宏观视野出发,《道德经》承载着数千年的东方智慧,是人类智慧宝库中的璀璨明珠。西方哲学抛弃它,就像是在人类智慧传承的链条上硬生生地扯断了一环。这不仅不利于西方哲学自身的发展,也会阻碍全球范围内哲学思想的交流与融合。

  

  总结:

  

  欧洲文艺复兴后期,斯宾诺莎、康德、黑格尔等西方哲学家受《道德经》的深刻影响并给予高度评价。然而现今西方在未透彻领悟老子思想的情况下抛弃这一思想源泉是非常不明智的。

  无论是从文化交流、哲学发展逻辑还是人类智慧传承的角度,西方都应重新重视《道德经》,让东方智慧继续为西方乃至世界哲学的发展注入活力。

0
0

赞赏码.jpg


老子大学(共产主义ABC) www.gczyabc.cn  网站地图 红军大学(毛泽东人民讲)
电话:15998980906 地址:中国重庆市南岸区南城大道28号渝南佳苑 邮箱:241839300@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