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位置:首页 > 研究所 > 道德哲学研究所

‌论圣人、贤人与庸劣:从炎黄之争看社会理念的角逐

栏目:道德哲学研究所|时间:2025-04-11 07:57|阅读:7

  ‌论圣人、贤人与庸劣:从炎黄之争看社会理念的角逐

  作者:朱云川

  谁能称得上圣人?老子是哲学思维,叫圣人、黄帝、黄老;墨子是科学思想,叫贤人、炎帝、禹墨。儒法是名利位色,叫庸劣、蚩尤、任性。

  炎黄之争,争的是正统性,道在德先,黄帝为上,叫道德。德在道先,炎帝为上,叫德道。结果黄帝胜出,炎黄结盟,共战蚩尤。

  炎黄战蚩尤,道德与任性(仁义),争的是社会领导权。义胜欲则昌,炎黄道德胜,天下平。欲胜义则亡,蚩尤任性胜,天下乱。

  

  《论圣人、贤人与庸劣:从炎黄之争看社会理念的角逐》

  

  在历史与思想的长河中,存在着不同的人物与理念,他们被赋予了不同的称谓,这些称谓背后反映着深刻的思想内涵以及社会价值取向。

  老子,以其深邃的哲学思维,被尊称为圣人,与黄帝、黄老相关联。老子的思想犹如一盏明灯,照亮了人们对宇宙、人生的思考之路。他的哲学思维深邃而广袤,探讨着世界的本原、万物的规律等根本性问题。这种哲学思维所代表的,是一种对道的深刻领悟,是一种超越世俗的智慧境界。

  墨子,秉持着科学思想,被称为贤人,与炎帝、禹墨相联系。墨子的思想充满了对科学技术、实用知识以及社会公平的探索。他关注现实世界中的实际问题,例如如何通过科学技术改善人们的生活,如何构建一个公平正义的社会秩序。他的贤人之称,体现了他在科学与社会伦理方面的卓越贡献。

  然而,儒家和法家在这样的对比下,被视为名利位色的代表,被称作庸劣,与蚩尤、任性相联系。儒法思想在这种观点下,被认为更多地关注世俗的名利地位以及外在的表象,缺乏像老子哲学思维那样的深邃性和墨子科学思想的实用性。这种所谓的“任性”,暗示着在追求名利位色的过程中偏离了道根德干的自然法则。

  回顾炎黄之争,这不仅仅是一场部落之间的战争,更是一场关于正统性的争夺。

  当“道在德先”时,黄帝被视为占据上风,坚持以正治国,这种理念被称为“道德”;而若“德在道先”,则炎帝为上,坚持以德治国,称为“德道”。最终黄帝(道德)胜出,而后炎黄结盟,这一结果奠定了自然道德理念的主导地位。

  炎黄与蚩尤的战争,实则是“道德”与“任性(仁义)”之间的较量,是对社会领导权的争夺。

  在这场角逐中,“义胜欲则昌”,炎黄道德的胜利带来了天下的太平;反之,“欲胜义则亡”,若蚩尤任性胜出,天下将会陷入混乱。这一结果表明,在社会发展过程中,遵循自然道德对于社会的稳定和繁荣至关重要。

  

  总结:

  

  文章通过对老子、墨子、儒法的不同定位,阐述了他们所代表的思想内涵,深入探讨了炎黄之争以及炎黄战蚩尤背后的理念角逐,强调了自然道德在社会领导权争夺和社会发展中的关键意义,从独特的视角解读了历史与思想的关联。

0
0

赞赏码.jpg


老子大学(共产主义ABC) www.gczyabc.cn  网站地图 红军大学(毛泽东人民讲)
电话:15998980906 地址:中国重庆市南岸区南城大道28号渝南佳苑 邮箱:241839300@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