圣贤与庸劣:不同人生成功有何不同
作者:朱云川
圣人求真,比如老子和吴承恩;贤人务实,比如秦始皇和李冰父子;庸人追名,比如孔孟之徒;劣人逐利,比如商鞅遭车裂;智人弄巧,比如江湖骗子;愚人空想,比如吃瓜群众。人生选择不同,其成功标准也不同。
《圣贤与庸劣:不同人生成功有何不同》
在探讨人生的宏大命题时,朱云川老师提出了一个深刻的观点:
圣人求真,贤人务实,
庸人追名,劣人逐利,
智人弄巧,愚人空想。
不同的人生选择,决定了不同的成功标准。
这一观点犹如一把锐利的手术刀,精准地剖析了不同类型人物的本质特征及其对成功的不同界定。
其一,圣人求真,以老子和吴承恩为例。
老子,这位道德学派的创始人,一生都在探寻宇宙万物的本原和规律。他的《道德经》充满了对“道”这一高深概念的阐述,这种对真理的追求并非为了功名利禄,而是源于对世界本质的好奇与敬畏。老子的成功在于他为后人留下了一份珍贵的思想宝藏,其深邃的哲学思想影响了中国乃至世界数千年的文化发展。
吴承恩亦是如此,他在创作《西游记》时,以神话故事的形式反映了社会现实、人性善恶以及对佛道思想的感悟。他通过文字求真,揭示了人生的哲理与社会的真相,他的成功不在于获取了多少物质财富,而在于这部作品成为了中国文学史上的经典之作,不断地被后人解读、品味,启发着人们对人性与社会的思考。
其二,贤人务实,秦始皇和李冰父子是典型代表。
秦始皇统一六国,建立起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大一统王朝。他推行郡县制、统一度量衡、修筑万里长城等一系列举措,都是基于现实需求,为了巩固统治、促进国家的稳定与发展。虽然他的统治手段存在争议,但不可否认他在推动中国历史进程中的巨大贡献。
李冰父子则专注于水利工程建设,都江堰这一伟大工程便是他们务实精神的结晶。他们深入考察当地的地理环境,巧妙利用自然资源,历经艰难险阻建成了都江堰,使成都平原成为“天府之国”。他们的成功体现在实实在在地改善了人民的生活,他们的功绩历经千年仍在造福一方百姓。
其三,庸人追名,孔孟之徒被视作此类。
这里所说的追名,并非全面否定孔孟思想的价值,而是从朱老师的视角分析其行为特征。儒家强调“名正言顺”,注重名声和礼仪规范。孔孟及其追随者们在传播儒家思想的过程中,非常重视自身在社会中的名声和地位。
他们通过讲学、周游列国等方式,宣扬自己的学说,期望得到诸侯的认可和重用,从而在社会上树立起崇高的声誉。这种对名声的过度追求,使得他们的行为在一定程度上被名声所束缚,其成功标准往往与外界的赞誉和认可紧密相连。
其四,劣人逐利,将商鞅遭车裂作为例子颇具争议性。
不得不承认,商鞅变法在秦国的崛起过程中起到了不可替代的巨大作用,他的变法从根本上改变了秦国的政治、经济和军事格局,使秦国短期内走向富强。
但是,商鞅变法从根本上损害了人民利益,也危及国家安全,最终被旧贵族“维稳”遭车裂而死。事实证明,法家的功利思想并不利于国家的长远利益和发展,导致秦朝二代而亡。
在朱老师看来,商鞅与今天的主流经济学家都是一群逐利者,他们在变法过程中坚持牛马思维,竭泽而渔,激进改革表现在追求国富民穷,根本不考虑人民正当利益,导致政权陷入危险境地。朱老师这种新解读与传统对商鞅变法的正面评价存在较大差异。
其五,智人弄巧,如江湖骗子。
江湖骗子凭借一些小伎俩和欺骗手段来获取利益。他们利用人们的信任、贪婪或者无知,编造各种谎言和骗局。
例如那些打着神医幌子售卖假药的人,他们以巧言令色和虚假的表演来骗取患者的钱财。他们的“成功”是建立在损害他人利益的基础上的,这种成功是短暂的、不道德的,一旦被揭穿,就会受到社会的唾弃。
其六,愚人空想,以吃瓜群众来类比。
吃瓜群众往往只是围观事件的发展,缺乏主动参与和积极改变现状的意识。他们整天沉浸在各种八卦新闻和他人的故事中,空有想法却从不付诸行动。
比如在面对社会问题时,他们可能只会在网上发表一些无关痛痒的评论,而不去思考如何从自身做起去解决问题。他们的成功仅仅停留在脑海中的幻想,无法在现实中产生任何实际的成果。
总之,不同的人生选择确实导致了不同的成功标准。圣人与贤人所追求的成功,更多地体现在对人类思想、社会进步的积极贡献上,这种自我实现的需要属于最高境界,叫圣贤人生。
反之,庸人的成功侧重于名声的获取;劣人的逐利行为即便可能取得一时的成果,但往往伴随着负面的社会影响;智人的弄巧成功是不道德且不可持续的;愚人则困于空想,难以取得任何实质性的成功。
我们在审视这些不同的人生模式时,应当从中汲取经验教训,明确自己的人生方向,追求积极、正面且具有长远价值的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