贾宝玉与孙悟空——关于补天石的传说
作者:朱云川
贾宝玉既享受了年少时代的五花马千金裘烈火烹油的豪华日子,也体验到了人生中抄家困窘潦倒落魄的悲惨时节,所以我认为贾宝玉的人生是完是圆满的,正是因为贾宝玉的人生是圆满的。所以到最后他才能大彻大悟修成正果,被一僧一道收走继续做补天石。
红楼梦开篇的时候就说贾宝玉是女娲娘娘遗留下来的一块补天石。西游记说孙悟空也是女娲娘娘留下的䃼天石。二者一样吗?
天,指天道文化(天地灵气日月精华)、天伦之乐(玉者欲也七情六欲)。石,指真实、老实、诚实。不易异化的人品,孙悟空是圣人,贾宝玉是真人。
《补天石的传说:孙悟空与贾宝玉之比较》
在古老而神秘的传说中,补天石总是带着一种奇幻而深邃的色彩,它们仿佛是天地间孕育的神秘精灵,承载着特殊的使命与意义。
在《红楼梦》里,贾宝玉被描述为女娲娘娘遗留下来的一块补天石。
他的人生就像一场波澜壮阔的大戏,年少时尽享繁华,过着“五花马千金裘,呼儿将出换美酒”般烈火烹油的豪华日子。那是一个充满着锦绣绫罗、诗词歌赋、姐妹环绕的世界,他在温柔富贵乡中尽情地体验着人间的美好与复杂的情感。
然而,命运的车轮无情地转动,后来贾家抄家,他也陷入困窘潦倒落魄的悲惨时节。但正是这样跌宕起伏的人生经历,让我认为贾宝玉的人生是圆满的。
他经历了人生的极致繁华与极致衰败,看尽了世间的冷暖人情,尝遍了酸甜苦辣。这种丰富而完整的人生体验,就像一把钥匙,打开了他大彻大悟的大门,最终他修成正果,被一僧一道收走继续做补天石。
无独有偶,《西游记》中的孙悟空也被说成是女娲娘娘留下的补天石。这两块补天石,看似有着相同的起源,却有着截然不同的命运轨迹和内涵。
从某种意义上说,这里的“天”有着丰富的内涵。它可以是一种天道文化,是那天地灵气日月精华的凝聚。孙悟空从补天石中诞生后,他对天地之道有着本能的探索与追求。
他求仙问道,学得一身本领,之后大闹天宫,又在西天取经的过程中不断地与天斗、与地斗、与各路妖魔鬼怪斗,在这个过程中,他逐渐领悟了天地间的规则,成为了一种正义与智慧的象征,他就像一个圣人,以自己的力量维护着某种秩序。
而贾宝玉所对应的“天”,更多的是天伦之乐,是那七情六欲。他在贾府这个大家族中,与姐妹们的相处,与长辈们的纠葛,都充满了浓浓的情感。他的“玉”象征着欲,他在欲望的海洋里畅游、挣扎,感受着人间的爱与恨、悲与喜。
这里的“石”也有着特殊的寓意。它代表着一种真实、老实、诚实,不易异化的人品。
孙悟空从始至终都保持着自己的本真。他虽然神通广大,但内心始终是那个天不怕地不怕、敢于挑战权威的石猴。他的诚实表现在他对唐僧的忠诚,对取经事业的执着,他不会因为外界的诱惑而改变自己的初衷。
贾宝玉同样也是如此,他在那个充满虚伪和世故的封建大家庭中,始终保持着自己的真性情。他不喜欢仕途经济,不愿意迎合那些虚伪的礼教,他以自己的真实去面对周围的一切,哪怕因此而遭受误解和挫折。
然而,孙悟空和贾宝玉毕竟是不同的。
孙悟空的圣人体现在他的超凡能力和拯救苍生的使命感上。他降妖除魔,历经九九八十一难,为的是取得真经,普度众生。他的行为更多地是在宏观的世界里产生影响,他的故事充满了英雄主义的色彩。
而贾宝玉的真人之处在于他对个体情感的细腻体验和对人性的深刻洞察。他在家庭的小天地里,感受着每一个人的喜怒哀乐,他的故事更多地是关于人性的探索和成长。
女娲娘娘留下的这两块补天石,孙悟空和贾宝玉,虽然都有着补天石的神秘出身,但他们在不同的文学世界里,演绎着不同的人生传奇,一个向着圣人的境界飞升,一个在真人的道路上不断觉醒。
他们就像两颗璀璨的星星,在文学的浩瀚星空中交相辉映,让我们看到了补天石传说背后丰富的文化内涵和人性的多面性。
总结: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探讨了《红楼梦》中的贾宝玉和《西游记》中的孙悟空这两块女娲娘娘遗留的补天石。他们的人生轨迹、所代表的意义以及他们之间的异同。
贾宝玉经历了完整的人生起伏后大彻大悟,孙悟空在降妖除魔中领悟天地之道。他们分别以真人与圣人的姿态,展现了补天石传说下不同的人性光辉和文化内涵,让我们对这两部经典文学作品有了更深入的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