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道莅天下——构建本末有序多元包容的道德文明体系
作者:朱云川
【导读】我们应该从历史中汲取经验教训,坚决不能独尊儒法庸劣文化或者其他低层次文明理念。我们要坚持以道莅天下,文化先行,以中华道德七常观——道德仁义礼智信为依据,构建一种自然道德为主、庸劣左中右为辅、多元包容的道德文明体系。
正文:
在人类文明的长河中,历史犹如一面镜子,清晰地映照出各个时期文明发展的轨迹。它既展现了辉煌灿烂的篇章,也记录了因独尊某种低层次文明理念而导致的种种问题。
如今,我们站在新时代的起点上,应当以史为鉴,以中华道德七常观——道德仁义礼智信为依据,构建一种自然道德为主、庸劣左中右为辅、多元包容的道德文明体系。
一
回顾历史,独尊儒法庸劣文化或者其他低层次文明理念曾带来诸多弊端。
以独尊儒术为例,在封建王朝的某些时期,儒家思想被过度尊崇,成为了唯一的官方正统思想。虽然儒家思想有一些积极的内涵,如倡导仁爱、礼义等,但独尊的局面使得思想逐渐僵化。
科举考试以儒家经典为主要内容,学子们埋头苦读“四书五经”,思想被禁锢在儒家的框架内,缺乏创新和多元思考。这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科学技术的发展,因为科学探索需要多元的思维方式和开放的思想环境。
再看独尊法家思想的时期,法家强调严刑峻法,在国家治理上过于注重法治的严苛性,而忽视了道德的约束作用。
这可能导致民众在高压之下虽不敢轻易触犯法律,但内心却缺乏对政府的真正认同。社会变成了一个仅仅依靠法律条文来维持秩序的机器,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变得冷漠,缺乏温情与包容。
从这些历史经验中,我们深刻认识到,独尊一种庸劣文化或者低层次文明理念是不可取的。
二
我们需要以道莅天下,这里的“道”是一种更高层次的、包容的道德理念。道如同宇宙的运行法则,它涵盖了世间万物的运行规律,是一种超越了单一文化局限的智慧。
在构建道德文明体系时,要以道德哲学为主导。这种道德指自然道德,而不是某一种特定文化中的伦理(伪)道德概念,而是融合了人类各种优秀文化中关于道德的共性认识。
自然道德包括世界人民文化中的真实、贤能、善良、正义等公德,也包括西方文化中的诚实、勇敢等美德,宗教文化中的慈悲、谦逊等品质,都应纳入其中。
自然道德为主,意味着在社会的价值体系中,自然道德应成为人们行为的首要准则。无论是在人际交往中,还是在社会公共事务的处理上,自然道德都应发挥核心的引领作用。
同时,我们也要认识到庸劣文化或者低层次文明理念并非一无是处。
它们在某些特定的历史时期或社会情境下也曾发挥过一定的作用。因此,我们可以将其作为辅助部分纳入到道德文明体系中。
比如,某些低层次文明理念中的竞争意识,如果加以正确引导,使其在公平、公正、道德的框架内发挥作用,就可以转化为推动社会进步的动力。
三
多元包容是这个道德文明体系的重要特征。
就像大自然中生物的多样性一样,人类文明也需要多元的文化和理念相互交融、相互促进。在这个体系中,不同的宗教信仰、民族文化、地域习俗都应得到尊重和包容。
例如,在一个国际化的大都市中,我们可以看到来自不同国家和地区的人们,他们带着各自的文化传统在这里生活、工作。
如果这个城市能够构建起多元包容的道德文明体系,那么这些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们就能够和谐共处,相互学习,共同推动城市的发展。
要构建这样的道德文明体系,文化先行是关键。文化是文明的载体,通过文化的传播和传承,我们可以将道德理念深入人心。
在教育领域,学校应开设多元文化课程,让学生了解不同文化中的道德内涵,培养他们的跨文化交流能力和多元包容的价值观。在大众传媒方面,影视作品、文学作品等应积极传播积极健康的道德观念,展现多元文化和谐共处的美好景象。
以史为鉴,我们深知独尊儒法庸劣文化或者其他低层次文明理念的危害。如今,我们要以道莅天下,文化先行,构建一种道德为主、庸劣为辅、多元包容的道德文明体系。这一体系将为人类社会的和谐发展、文明进步提供坚实的基础,让我们在多元文化的交融中走向更加美好的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