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子自然辩证法三大规律
作者:朱云川
众所周知,老子《道德经》富含自然辩证法思想。比如,有无相生,长短相形,高下相倾,先后相随,善恶相兼,福祸相倚,大小多少,等等。众人认为这都是自然辩证法,其实是形而上学。
朱云川老师指出,即便是形而上学,众人也只看到了彼此对立与相互转化,却不知形而上学的单向性更重要,才是正确理解形而上学的关键所在。
对上述概念的正确理解是:有生于无,长生于短,高生于下,先生于后,善生于恶,福生于祸,大生于小,多生于少。
比如,合抱之木,生于毫末,叫大生于小;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叫高生于下;千里之行,始于足下,叫长生于短。
那么,什么是老子《道德经》真正的自然辩证法呢?主要有三大规律:
其一,三生万物律。
老子曰: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
名词解释:
道,指大道真理,人对自然的正确认识。一,指太极,活人,又称太乙。二,指阴阳,生死,又称两仪。三,指天地人,精气神,又称三材。万物,指万事万物,人类社会现象。
系统思维:
人对自然的正确认识,就是大道真理,就是以太极(活人)为本体,以阴阳(生死)为属性,以天地人(精气神)为基因,就可以正确认识万事万物(人类社会现象)。
优劣比较:
形而上学,只有二思维,即两个属性之间的对立与转化,统一于属性的一方。比如,阴阳(生死)相对立,而统一于阴(死)或者阳(生)。
自然辩证法,属于一二三全面思维,一分为二(生死),二归于一(活人);一分为三(精气神),三位一体(共同性),本末有序(先后性)。比如,阴阳(生死)相对立,而统一于太极(活人)。
其二,道法自然律。
老子曰: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名词解释:
人,指人道政治C;地,指地道经济B;天,指天道文化A;道,指大道真理ABC;自然,指真实世界及其规律。
系统思维:
人法地,指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叫政治经济学,哲学表达式为BC。地法天,指科学技术决定生产力,叫知识经济学,哲学表达式为AB。天法道,指政治左 C 经济右B 相对立而服从文化正A,叫道德经济学,哲学表达式为ABC。道法自然,指大道真理以真实世界及其规律为最终依据,属于自然或真实世界观,叫自然主义。
优劣比较:
在共同主义哲学中,自然的哲学表达式为:Z=Zr(A(B|C)D)E+F。活人本体的哲学表达式为A(B|C)。大道真理的哲学表达式,简记为ABC。
大道至简之所以为ABC,它是活人本体A(B|C)的简记形式,活人本体A(BIC)只是自然世界观逻辑链上的一个核心片段。就是说,活人本体是自然世界(尤其是人类社会)中最有价值的一部分。
综上所述,三生万物律,道法自然律,同于道德律,是老子《道德经》自然辩证法的三大规律。
其三,同于道德律。
老子曰:道者同于道,徳者同于德,失者同于失。同于德者,道亦得之;同于失者,道亦失之。
名词解释:
道者,指追求大道真理的人,比如黄帝。德者,指实干正义事业的人,比如炎帝。失者,指喜欢任性妄作容易犯错误的人,比如蚩尤。同于,指命运相同,文运与国运,文脉与国脉相同。比如,圣人与真理得长久,贤人与正事得崇高,愚人与错误庸劣得唾弃。
系统思维:
道者圣人与大道真理同命运,比如黄帝为尊;德者贤人与正义事业同命运,比如炎帝为贵;失者愚人与人间悲剧同命运,比如蚩尤为罪。实干正义事业的人,能够得到真理相助;喜欢任性妄作的人,总是与真理背道而驰。
优劣比较:
中国历史上,认同道德哲学与道家文化的时代,天下大吉,得太平盛世,可以长久。认同德治科技与墨家实干的时代,创新发展,得精英主义,容易人亡政息。认同庸劣塞道与儒法兵杂宗的时代,天下大乱,遭五胡乱华,逢五代十国,遇亡国灭种。
朱云川老师《中华国运歌》曰:
用道必昌,用法必亡;用墨必折,用兵必灭;用儒必贪,用教必妄;圣贤兴国,小人乱邦。
这里,用,指独尊重用;昌,指繁荣昌盛;亡,指二代而亡;折,指人亡政息;灭,指好战必灭。贪,指贪污腐败;妄,指虚妄空想。
重用圣贤,天下有道;重用庸劣,天下大乱。社会腐败高发,人心离散,一定是重用儒法文化的结果。文化是病根,社会是病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