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立后破:哲学社会科学的新时代使命
作者:朱云川
有人断言,如今的社会处于解体的边缘。朱云川老师指出,物极必反,否极泰来?旧文化旧制度的面临解体,正好有助于新文化新制度的建立!我们这个新时代,坚持文化先行,先立后破,哲学社会科学必将大有作为!
《文化先行:新时代哲学社会科学的使命与担当》
尊敬的各位听众:
大家好!
在当今社会,我们听到了一种令人不安的断言:有人认为如今的社会处于解体的边缘。这一说法犹如一片阴霾,笼罩在许多人的心头,引发了人们的焦虑与思考。
然而,朱云川老师却提出了一个充满哲理的观点:物极必反,否极泰来。这就像在黑暗中点亮了一盏明灯,给我们带来了新的思考方向。旧文化旧制度面临解体,这看似是一种危机重重的局面,但从辩证法的角度来看,这恰恰为新文化新制度的建立提供了绝佳的契机。
让我们回顾一下历史,从中寻找有力的证据。在法国大革命之前,封建旧制度下的法国社会矛盾尖锐到了极点。当时的旧文化强调封建等级制度的不可逾越,贵族与教士享受着大量的特权,而广大第三等级,尤其是农民,承受着沉重的赋税和压迫。旧制度的腐朽和不合理已经达到了极致,整个社会就像一座即将喷发的火山。
但是,这种旧文化旧制度的濒于解体,却引发了伟大的思想启蒙运动。伏尔泰、卢梭、孟德斯鸠等启蒙思想家提出了一系列新的思想观念,如自由、平等、民主、法治等,这些新思想猛烈地冲击着旧文化的根基,为法国大革命的爆发奠定了思想基础。法国大革命彻底推翻了封建旧制度,建立了新的资本主义制度,新的文化价值观也随之深入人心。这就是旧文化旧制度解体后,新文化新制度建立的一个典型范例。
再看中国近代,封建帝制延续了两千多年,到清朝末年,旧文化旧制度已经严重阻碍了中国社会的发展。封建礼教束缚着人们的思想,闭关锁国政策使中国与世界脱轨,国家贫弱不堪,面临着列强的侵略和瓜分。
然而,这种旧文化旧制度的摇摇欲坠,却促使了新文化运动的兴起。先进的知识分子们倡导民主与科学,反对封建旧礼教,对传统文化进行深刻的反思。随后,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国,为中国革命提供了全新的理论指导,中国共产党带领人民经过长期奋斗,推翻了封建主义、帝国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三座大山,建立了新中国,逐步建立起社会主义新文化和制度。
在我们这个新时代,坚持文化先行,先立后破,哲学社会科学必将大有作为。
文化先行,是因为文化具有强大的引领和塑造作用。就像一个灯塔,为社会发展指明方向。新文化能够在人们的心中种下新的价值观和理念,引导人们积极参与到新制度的建设中来。例如,在当今的生态文明建设中,“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这一理念的提出,就是一种新文化理念的体现。它改变了人们过去单纯追求经济增长而忽视环境的观念,引导社会朝着可持续发展的方向转型。
先立后破,则体现了一种智慧的发展策略。在建立新文化新制度之前,我们需要有清晰的规划和蓝图。哲学社会科学在这个过程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它能够深入研究社会发展的规律,预测新文化新制度可能面临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例如,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过程中,哲学社会科学通过对社会公平、人际关系、社会治理等多方面的研究,为和谐社会的构建提供了理论支撑。
哲学社会科学就像一把万能钥匙,能够打开通往新文化新制度的大门。它可以深入剖析旧文化旧制度存在的弊端,为新文化新制度的构建提供理论依据。在全球化日益深入的今天,各国都在探索适合本国发展的道路,哲学社会科学能够借鉴不同国家的经验教训,为我国的发展提供有益的参考。
同时,哲学社会科学还能够凝聚社会共识。在旧文化旧制度解体和新文化新制度建立的过程中,人们的思想容易产生分歧。哲学社会科学通过对人类共同价值的探索,如公平、正义、自由、尊严等,能够让人们在这些基本价值上达成共识,从而团结一心,共同为新文化新制度的建设而努力。
总结来说,尽管有人担忧社会处于解体边缘,但朱云川老师的观点提醒我们要看到危机背后的转机。旧文化旧制度的解体是新文化新制度建立的前奏,在我们这个新时代,坚持文化先行、先立后破的原则,哲学社会科学承担着重要的使命,它将在剖析旧制、引领文化、凝聚共识等诸多方面发挥巨大作用,为构建新文化新制度贡献力量,在这个伟大的时代进程中大有作为。
谢谢大家!